找到相关内容993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

    说明。   此经属华严部,有二译。一是提云般若译,名为《大方广华严经不思议境界分》;一为实叉难陀译,名为《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。延寿所引是后者。经的中心内容是,普贤菩萨受德藏菩萨之请,说欲证...说法净则智慧净,随智慧净则其心净,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,是故宝积,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者,观心性本净,犹如虚空,即是性净之境,境即国也,观觉悟此心,名之为,初观名因,观成名果,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578557.html
  •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

    生兜率天经》发愿文记载:“散施番、汉《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》一十万卷,汉《金刚经》、《普贤行愿经》、《观音经》等各五万卷”。桓宗天庆二年(1195年)刻印的汉文《大方广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...兴盛。在敦煌发现的古代回鹘文文献中,绝大多数是佛教文献。有佛教经典,也有发愿文、礼佛文、佛教文学作品等。其中经藏有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、《阿含经》、《八十华严》、《说十王经》及《净土三部》等,论藏有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478592.html
  • 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

    清凉山,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卷二九《菩萨住处品》云:“东北方有菩萨住处,名清凉山。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。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,有一万菩萨眷属,常为说法。”后来中国僧众认为佛经中的清凉山就是五台山,如《广清凉...念佛法门就有一个弥陀亲授的神圣光环辉罩其上,现在他去五台山,大概是欲借重五台山文殊师利的示现,来进一步肯定和增强其念佛法门的正宗法统性和权威性,最终达到普发群生之胜心而广延信众,同归净土念佛法门的目的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35178897.html
  • 密教纲要 二

    段经文也。 弘愿案:贤首大师。法号法藏。此宗有清凉国师法名澄观。所述之大方广华严经疏六十卷。及随疏演义钞九十卷。尤广大精微之书。华严宗之集大乘也。 第十秘密庄严心 即弘法大师立教之真言宗也。...五居足断。十虑手亡。又般若寺观贤僧正者大师五世法孙也。尝奉延喜帝诏。开南山祖庙。亲拜大师。为剃发更衣。因感受大师口诀。而其于大日经疏钞中释教主曰。加持身者。曼茶罗中台也。又云。从此自性身。后起加持身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680098.html
  • 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

    教主,那么此画面是否表现东晋佛驮跋陀罗译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卷18《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》中所说的为求佛法而跳入火坑的布施故事呢?待考。  经变中还有一些小故事画,因无明显特征,难以解读,暂存疑。  第...下部,有的恰恰相反。同样的报恩经变还见于藏经洞出土的两幅绢画中。  二是涉及到《金刚经》与法身佛卢舍那的关系。卢舍那早在小乘阿含经中已经出现,不过发展到大乘华严经中,卢舍那以法身的身份,取代了...

    贺世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3980791.html
  • 五台山简介

    ,思惟造疏。”唐德宗兴元元年(784)四月八日,澄观谢绝交游,在大华严寺制疏阁重新注疏《华严经》。至德宗贞元三年(787)十一月五日,历时三年多,终于著述出《大方广华严经疏》六十卷。唐代宗时,澄观被...人颇受排挤,奏知汉明帝。双方达成协议——约期焚经,以别真伪(相传,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)。焚经的结果,道教经文全部焚毁,佛教经文却尚未完全烧尽,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。台内山多地广,河流纵横,何处建寺适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43881780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2)

    一世纪起就有来往。中国古书上称柬埔寨为扶南,隋唐以后称为真腊,元明以来称为柬埔寨(或称澉浦只、甘勃智、甘菩遮)。相传这一民族渊源于晋译本《大方广华严经》卷四十五《诸菩萨住处品》中所说的“甘菩遮国”。...》、《永平清规》、《永平广录》、《普劝坐禅仪》等九部一百十八卷,成为日本的曹洞一宗。   由于船舶交通的便利,日本的禅僧入宋参学以及宋僧往日本弘传禅学的,在这一时期中非常频繁,其突出的人物,有日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281886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乃至如来,等无有异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,于失道者示其正路,于闇夜中为作光明,于贫穷者令得伏藏,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。”(《大方广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卷40,《大正藏》10? No....,它不住眷属相,不住众生相,也不住法相,一切所缘法、智慧行解毕竟空,所以名为无缘。它是独有的慈悲,不通于凡夫、二乘,所以又称大慈悲、大慈大悲、无盖大悲,在它之外,再没有更广、更大、更胜的慈悲。  2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因果,乃释迦学说中道德教化的理论基础。如果用惑、业、苦三者的恶性循环来总括众生的生存现实及四圣谛中苦、集二谛的内容,那么与人生诸苦直接关联的“业”,当然应成为集圣谛。如《大方广华严经》谒所说:“一切...、人与、人与人、人际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、信奉关系。宗教则是以信仰为纽带的群体信仰结构,具有社会组织形式,甚至是制度化的信仰实践。   就其功能发挥的社会方式而言,信仰是“伦理性的信仰模式”,宗教则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敦煌佛教典籍

    550 —— 930 年 凡 19 见   《大方广华严经》 513 —— 597 年 凡 4 见   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 530 —— 809 年 凡 9 见   《大智度论》 532 ——...遗书中就存在一大批传统被视怍疑伪经的经典。   仔细考察这些疑伪经,可以发现它们均反映了中国佛教的某一发展断面,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。例如《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》是在梁武帝提倡断屠食素的背景下撰成的,它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082819.html